總機:0851-85586648手機:135-9501-7989聯系人:饒總郵箱:2329943692@qq.com網址:www.gzblww.com
地址:貴陽市觀山湖區陽關大道麒龍商務港B座15樓6號


修復木結構基層
1、木基層處理:
地仗:我國古建築多爲木結構,木基層叫地仗。
地仗處理:爲保護木材和保證彩畫的質量,對地仗進行處理叫地仗處理。
工序:地仗處理可分爲斬砍見木、撕縫、下竹釘和汁漿四道工序。
工藝作用:古建築木結構因受潮引起脹縮變形,傳統工藝多採取披麻刮灰作法。一是保護基層少受外界溫度、溼度影響;二是起緩衝作用,使基層的變形反映到彩畫表面時比較均勻分散。
傳統工藝:根據質量要求,分別採取一麻五灰、一布四灰或單披灰作法最爲普遍。
2、一麻五灰操作工藝:
工藝流程:先捉縫灰、掃蕩灰、然後使麻、再壓麻灰、中灰和細灰,最後進行磨細鑽生。一般均須三人流水操作。
(1)清理表面:
修復古建築時爲了木材與膩子能結合牢固,要用小斧垂直於木紋砍出深度不大於1.5毫米,間距7毫米左右的斧痕,見木茬爲度。新木材也要砍。然後用鐵橈子將污垢清理幹淨,俗稱斬砍見木。
(2)裂縫處理:
木材如有較大裂縫,用刀尖順着裂縫其擴大,填入沒灰。大縫用木條嵌實釘牢,如有翹茬則用釘子釘牢或去掉。遇有松節子時,要徹底清除幹淨。
(3)下竹釘:
縫隙受幹溼影響會有脹縮,嵌縫的膩子(捉縫灰)不易牢固,所心要在裂縫內下竹釘。根據縫隙寬窄深淺定釘的長短粗細,間距約10—15釐米。爲使受力均勻不易脫落,同一條縫內的竹釘應同時均勻打入。在每條縫的兩端必須各有一只竹釘。縫內滿嵌膩子後,釘與釘之間用竹片嵌實刮平,防止木材脹縮使膩子松脫。
(4)刷漿處理:
木基層雖經打掃,縫內及表面仍會有塵污,影響膩子粘附及油灰的嵌實,所以要汁漿。用配好油滿、血料與水按1∶1∶30比例調勻,用刷子或噴霧器噴刷一遍。用掃帚掃淨殘留的漿沫氣泡。調“汁漿”時,先將油滿和血料摻在一起調勻,然後逐步加水調勻,如一次加足水就不易調勻。
(5)裂縫嵌膩子:
(捉縫灰)汁漿後用鐵板獎“油灰”塞入不敷出縫內,必須嵌實,使縫內油灰飽滿,切忌有空隙,但不可蒙頭。在無縫處滿刮靠骨灰一道。高低不平處要襯平籍圓,缺棱短角處要長高嵌平,線口陰角貼齊。嵌縫膩子是否幹透不易從表面上看出來,可用釘子扎,扎不動即爲幹透。
(6)滿披磚灰膩子:
(又稱粗灰、通灰、掃蕩灰)這道灰是披麻的基礎。先用橡膠膩子板抹一道極薄的靠骨膩子(杈灰),然後滿坡一遍,使其充分密實。再用木膩子板刮平找圓,用薄鋼片將小面、陰角、接頭處找齊順平。應有三人流水作業,對高低折平整必須在這道灰作好,決不可披麻後再把灰做厚,否則不能保證質量。幹後磨去飛刺浮粒,清掃撣淨。
(7)披麻:
又稱使麻,獎麻纖維貼在粗灰上。方法如下:
1、刷頭道粘結漿(開頭漿):將1:1.2的油滿、血料調成的漿刷在膩子層表面,根據麻的厚薄定開頭漿的厚度,以經過壓實後能夠浸透麻爲度,不宜過厚。
2、粘麻:開頭漿後立即粘麻,麻絲應與木紋方向或木材拼接縫的方向垂直,以加強其搞位作用。麻的厚薄要均勻一落千丈致有位力。
3、砸麻:又叫砸幹軋,粘完麻後用木壓子(麻軋子)先從陰角(秧角)邊沿着手軋起,後軋大面兩側,以防秧角復起(又稱“繃秧”),砸麻需兩個人,前面一人將頭漿砸勻,獎麻砸倒,後面一人跟着幹扎,做到層層軋實。
4、刷二遍粘結漿:行話叫:行話叫“灑生”或“潲生”,就是將麻面上刷一道1:1.5的油牆面漿料,以不露幹麻爲度,不可過多。趁潮溼將麻翻虛,但不要兜底翻起,看有無幹麻未浸透處或有存漿,隨刷隨扎,將內部餘漿擠出,把幹麻浸透,否則幹後必須空鼓。如果軋的過程中,層部已有幹燥象,則在“灑生”的材料內加少量水稀釋後在麻上補漿,保持溼潤,稱爲“水砸”也必須從秧角開始。
5、整理:幹軋後要進行檢查整理,如有窩漿要擠出,有幹麻要補漿扎實,有露底處要補麻,復軋一遍,凡麻都要收齊,以防吸潮後油灰粉化。
(8)磨麻:
麻砸實幹後,用人造磨石(或石片、缸瓦片)滿磨,使麻絨浮起,不得遺漏,然後掃幹淨浮麻,以便與下一道的壓麻灰粘結實。
(9)壓麻灰:
用橡膠膩子板將油滿、血料與粗磚灰調成的“油灰”披在麻上,先薄喬一遍再滿披,務使密實。然後用木膩子板喬平,達到平、圓、直爲度。用薄鋼板找補一遍,做到均勻挺直。待灰幹後再打磨、清掃、擦淨。
(10)披細灰:
用更細的灰油加少量光油和適量水調成的材料,先用鐵板將秧角、邊框、頂根、圍脖、線口等凡橡膠喬板不可及的部位全部找齊貼好,叫找對象細灰,再滿刮一道叫摻灰。幹後再滿上細灰一道,小面積用鐵板,大面積人用皮子或木膩子板,裹圓刮平,厚度約4毫米接頭不可留在明顯處。幹後用細磚磨至表面平整,不顯接頭,清掃幹淨。
(11)鑽生桐油:
(鑽生)用絲頭或不油刷蘸生桐油“油灰”層的目的。然後用廢幹麻擦淨,以防“掛甲”。等於透(生油鑽透幹後呈黑褐色,能用指甲劃出白痕即幹透了),用砂紙磨光,不可遺漏,再用溼布工蘸水滿擦一遍,至此一麻五灰地便成活。此工藝作法共十二道工序:即斬砍見木撕縫、下竹釘、汁漿、捉縫灰、粗灰、使麻、壓麻灰、中灰、細灰、鑽生油。根據要求,有些簡化作法的工序如下:
單披灰操作工藝:
即只用灰不用麻的做法。它又有四道灰、三道灰、三道灰和二道灰之分。
一布四灰:
布玻璃絲布:四道灰是“捉縫灰、掃蕩灰、壓麻灰和細灰”。除不做“下竹釘”和“中灰”工序外,其餘均勻一麻五灰相同。
單披灰:
不使麻或布的作法統稱單披灰,有如四種:
1、三道灰:即捉縫灰、中灰、細灰。
2、下架四道灰:捉縫灰、粗灰、中灰、細灰。
3、二道灰:捉縫灰、滿細灰。
4、道半灰:捉中灰、找細灰。這些簡化作法基層處理只做“及汁漿”。
來源:南方古建築設計院